钕铁硼的发展历程

首页    新闻动态    钕铁硼的发展历程

钕铁硼磁铁的发展历程

       5000年前人类发现天然磁铁(Fe3O4)。

       2300年前中国人将天然磁铁磨成勺型放在光滑的平面上,在地磁的作用下,勺柄指南,曰“司南”,此即世界上第一个指南仪。

       1000年前中国人用磁铁与铁针摩擦磁化,制成世界最早的指南针。

       1100年左右中国将磁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,成为磁铁式指南仪,用于航海。

       1405-1432年郑和凭指南仪开始人类历史上航海的伟大创举。

       1488-1521年哥伦布、伽马、麦哲伦使用罗盘仪进行了闻名全球的航海发现。

       1600年英国人威廉·吉伯发表了关于磁的专著“磁铁”,发展了古希腊人泰勒斯、亚里士多德等前人有关磁的认识和实验。

       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C.库仑用扭枰建立了描述电荷与磁极间作用力的“库仑定律”。

       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H.C.奥斯特发现电流感生磁力。

       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M.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

       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J.C.麦克斯韦在其专著“论电和磁”中完成了统一的电磁理论。

       1898-1899年法国物理学家P.居里发现铁磁性物质在特定温度下(居里温度)变为顺磁性的现象。

       1905年法国物理学家P.I.郎之万基于统计力学理论解释了顺磁性随温度的变化。

       1907年法国物理学家P.E.外斯提出分子场理论,扩展了郎之万的理论。

       1921年奥地利物理学家W.泡利提出玻尔磁子作为原子磁矩的基本单位。美国物理学家A.康普顿提出电子也具有自旋相应的磁矩。

       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P.A.M.狄拉克用相对论量子力学完美地解释了电子的内禀自旋和磁矩。并与德国物理学家W.海森伯一起证明了静电起源的交换力的存在,奠定了现代磁学的基础。

      1936年苏联物理学家郎道完成了巨著“理论物理学教程”,其中包含全面而精彩地论述现代电磁学和铁磁学的篇章。

      1936-1948年法国物理学家L.奈耳提出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概念和理论,并在随后多年的研究中深化了对物质磁性的认识。

      1967年旅美奥地利物理学家K.J.斯奈特在量子磁学的指导下发现了磁能积空前高的稀土磁铁(SmCo5),从而揭开了永磁材料发展的新篇章。

      1967年,美国Dayton大学的Strnat等,研制成钐钴磁铁,标志着稀土磁铁时代的到来。

      1974年第二代稀土永磁-Sm2Co17问世。

      1982年日本住友特殊金属的佐川真人(Masato Sagawa)发明钕铁硼磁铁,第三代稀土永磁-Nd2Fe14B问世。

      1990年原子间隙磁铁-Sm-Fe-N问世。

      1991年德国物理学家E.F.克内勒提出了双相复合磁铁交换作用的理论基础,指出了纳米晶磁铁的发展前景。

      随着社会的发展,磁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,从高科技产品到最简单的包装磁。

     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钕铁硼磁铁铁氧体磁铁

      从磁铁的发展历史来看,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,人们主要使用碳钢、钨钢、铬钢和钴钢作永磁材料。

    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,铝镍钴磁铁开发成功,才使磁铁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。

      五十年代,钡铁氧体磁铁的出现,既降低了永磁体成本,又将永磁材料的应用范围拓宽到高频领域。

      到六十年代,钐钴永磁的出现,则为磁铁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时代。迄今为止,稀土永磁已经历第一代SmCo5,第二代沉淀硬化型Sm2Co17,发展到第三代Nd-Fe-B永磁材料。目前铁氧体磁铁仍然是用量最大的永磁材料,但钕铁硼磁铁的产值已大大超过铁氧体永磁材料,钕铁硼磁铁的生产已发展成一大产业。

2022年11月11日 16:38
浏览量:0
收藏

ARTICLES

文章详情